首頁 > 答疑解惑 > 實驗室常見問題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9-17 瀏覽量:255 下載
什么是期間核查,?
雖然檢定規(guī)程中給出了檢定周期,但人們無法保證在有效期內測量設備的技術性能能夠始終保持,。為此,,實驗室認可準則中提出了期間核查(intermediate checks)的要求。期間核查在指南25 中又稱運行檢查(in-serve check),,期間核查是指使用簡單實用并具相當可信度的方法,,對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測量設備或參考標準、基準,、傳遞標準或工作標準以及標準物質(參考物質)的某些參數(shù),,在兩次相鄰的校準時間間隔內進行檢查,以維持設備校準狀態(tài)的可信度,,即確認上次校準時的特性不變,。
期間核查的目的,在于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測量設備和參考標準出現(xiàn)的量值失準以及縮短失準后的追溯時間,。當核查發(fā)現(xiàn)不能允許的偏移時,,實驗室可以采取適當?shù)姆椒ɑ虼胧M可能減少和降低由于設備校準狀態(tài)失效而產生的成本和風險,,有效地維護實驗室和顧客的利益,。
如何對測量設備進行期間核查?
答:在期間核查的具體工作中,,應考慮哪些測量設備或參考標準需進行期間核查,、采用的核查方法和頻次。實驗室一般應對處于下列情況的設備或標準進行期間核查:
(1)使用頻繁,;
(2)使用環(huán)境嚴酷或使用環(huán)境發(fā)生劇烈變化,;
(3)使用過程中容易受損、數(shù)據(jù)易變或對數(shù)據(jù)存疑的,;
(4)脫離實驗室直接控制后返回的,;
(5)臨近失效期;
(6)第一次投入運行的,。
實驗室應針對具體的設備或計量標準的各自特點,,從經(jīng)濟性、實用性,、可靠性,、可行性等方面綜合考慮相應的期間核查方法。使用技術手段進行期間核查的方法常見的有以下五種:
(1)參加實驗室間比對,;
(2)使用有證標準物質,;
(3)與相同準確度等級的另一個設備或幾個設備的量值進行比較;
(4)對穩(wěn)定的被測件的量值重新測定(即利用核查標準進行期間核查),;
(5)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,,可以進行高等級的自校,。
不同實驗室所擁有的測量設備和參考標準的數(shù)量和技術性能不同,對檢測/校準結果的影響也不同,。實驗室應從自身的資源和能力,、設備和參考標準的重要程度以及質量活動的成本和風險等因素考慮,確定期間核查的對象,、方法和頻率,,并針對具體項目制定期間核查的操作方法和程序。實驗室應在體系文件中對此做出規(guī)定,。